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高品质的教师团队,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10月26—30日,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联合景东县银生中学及西双版纳州国际度假区中学、勐腊县勐仑中学,赴重庆市名校培训学习,就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教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共学共研。



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猛给学习组带来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与实践路向》的主题报告。由当前的教育现状引入“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认为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在去中心化的信息时代能通过创新应对不确定性,运用结构化应对复杂性,强调“复杂性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思考,系统性的思考需要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给学习组带来了题为《为未来而教,为未知而学——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素养导向”与“学为中心”》的讲座。她认为,教学的逻辑必须基于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教学是基于素养导向的学习逻辑,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聚焦学习方式的变革。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更完整地理解“课程”,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更全面地理解学习的形式及其功能,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价值,更多聚焦学科实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聚焦培养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忠俊书记给学习组带来了题为《轩昂奋发•志达卓越:重师附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的分享。张书记强调“用智慧点亮人生”,师大附中一定能完成“办一所让学生终身感激和留恋的学校,培养将来能幸福生活并具有向上流动潜力的学生”的办学使命。张书记相信:师大附中的愿景——“重庆市一流的窗口示范学校,基础教育的高地”定能早日实现。



巴蜀中学韩武红和‌冯晓瑜两位主任分别作了分享。韩武红主任在《新高考背景下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的报告中,首先对巴蜀中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回顾,并围绕“年级目标责任制标准化实施方案”“年级目标责任制下的教学管理”以及“学科试题命制精品化提质”三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冯晓瑜主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新高考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的讲座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阐明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的工作思路。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罗健和余业兵老师分别从特色教育和特色教研两大方面给学习组带来了专题讲座。罗健老师带来了题为《科学教育与教育科研——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实践探索》的讲座,以大量真实案例讲述了自己在课程研发、科学研究和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他讲到的跟学生们一起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小问题,引起了学习组极大的关注。余业兵老师带来了题为《聚焦需求、活动引领、任务驱动——提升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的讲座。余老师从学科组建设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方面展开了分享,特别分享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素养与文化、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




学习组一行先后参观了重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巴蜀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三所各有特色的学校。在重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入了课堂通过现场听课,感受了该校的魅力课堂。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学生逻辑清晰的回答,都遵循了该校“文本解读是基础,问题任务是驱动,任务达成有支撑”的深度教学思想,“个体自学”“交流分享”“教师助学”形成了该校颇具特色的“教学情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学习组不仅对重庆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对今后学校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的研讨与交流,老师们必将受到启发,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找到新的路径和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