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深化学科团队构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对学科发展中心的建设进行了重要部署。各学科发展中心扎根“课堂教学”,将关注点聚焦于教育改革、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学规范之上,以此为基石,驱动“问题解决”为核心发展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各学科发展中心致力于创新性地组织各类学科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此类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科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能力。目前,各学科发展中心的活动正在热烈而有序地推进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各学科以学科发展中心为单位,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学科发展中心建设方案》为基础,积极筹备,邀请校内外专家与大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在校领导指导和各学科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学科发展中心研讨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伊始,李兴富校长亲临现场并作了指导讲话,对学科发展中心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李兴富校长指出,全体教师要提升师德修养,引导学科发展中心组成员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验,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与校内外名师的学术交流活动;要促进教师成长,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梯队化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骨干教师的新模式。
各学科发展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包括示范课、专家讲座、评课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到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侯云洁、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高中英语工作室主持人李佼、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李惠军等校外著名专家,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老师们深入细致地进行交流,耐心答疑解惑。
侯云洁教授指出,跨学科阅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思维的拓展、知识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她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便于跨学科阅读素养培养的路径:一是实施跨学科教学;二是实施项目式学习;三是开展报刊阅读;四是开展百科知识阅读。
我校薛婷、张露蕙宁两位骨干教师承担此次主题研讨课任务,课后,李佼老师对英语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进行了细致讲解,并对两位老师的主题研讨课进行了精准点评。她指出:薛婷老师深入解构了poster,讲清楚了what、why和how,并把时间交给学生弄清楚如何进行有效的海报制作,体现了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但是问题链没有梯度,没有体现组内评价,组组评价,生生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理念;张露慧宁老师的教学设计完善,目标清晰,评价多元,表扬具体,融入AI到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口语流畅自然。不过课堂学习目标略多,衔接处理上还要关注,如加入了camp这个额外的主题。
李惠军老师分别围绕“察变和应变——文本的通解·探微与教学的优化·改良”和“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进行了专题讲座和说课解析,分享了他的教学心得与研究成果。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对课堂教学的新路径、新策略、新理念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老师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学科发展中心的建设,是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必然选择。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学科发展中心活动,采取集中教学研讨的方式,构建一个教师学习与交流的坚实平台。这一举措旨在持续推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进而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及内涵式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蓄积不断前行的力量。
筚路蓝缕开先河,奋蹄扬帆担重任。学科发展中心真正发挥了强学科、促发展的作用,成为了汇集知识、分享经验、激发思想的平台,成为了学科共同体、教研培共同体、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成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图文丨教科室 编辑丨周兴阳 校对丨史海博 责编丨李思琪 复审丨石燕霞 终审丨任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