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 齐肩短发,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说话声音不大……第一次见何艾凌的人,大概都想不到,这个可爱的女孩还有英姿飒爽的另一面。

何艾凌是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下称“民大附中”)初二17班的学生。在今年9月的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击剑锦标赛暨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击剑预赛中,何艾凌一人独得女子佩剑第一名、团体第一名、团体(U14)第一名三块金牌。
何艾凌与击剑的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
小身体藏着大能量
当时6岁的小艾凌偶然看到一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击剑比赛。看不懂规则的艾凌,只觉得击剑运动员很潇洒。在她的央求下,妈妈给艾凌在昆明一家击剑俱乐部报了名。因为觉得艾凌肯定坚持不下来,妈妈只报了一个月的体验课。
没想到艾凌不仅好好坚持了下来,还选了少有人练的“冷门”剑种—佩剑。艾凌选择佩剑的原因很简单,“好拿”。前进,前进,后退,进攻;再前进,前进,后退,进攻……学习佩剑3个月后,7岁的艾凌第一次代表俱乐部参加全国联赛。她不仅是年龄最小、个子最小的选手,也是小组里唯一的女剑手。1个下午,4场小组赛,0胜4负,只得9剑。比赛结束,回过神来的艾凌在车上哭了。
这次惨败,激发了小艾凌身体里的大能量,“我不认输,我不要再随便练练了,我要冲名次”。佩剑讲究速度和爆发力,因此学习的人少且多为男生。艾凌常常作为唯一的女剑手,在场上和男剑手们比拼。
学习击剑一年半,艾凌获得第一个个人赛冠军。2017年,她获得昆明市中小学生击剑比赛女子儿童甲组个人佩剑第一名,2019年昆明市大众击剑公开赛女子佩剑个人赛(学生组-U12)第一名。

在刚结束的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击剑锦标赛暨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击剑预赛中,艾凌代表呈贡区一队出赛,4场小组赛、4场淘汰赛全胜,获得女子佩剑预赛第一。艾凌最难忘的不是获得三个第一,而是在淘汰赛阶段,战胜了一个负多胜少的对手,终于克服了心理的“魔咒”。
藏龙卧虎的17班
为备战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击剑锦标赛暨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击剑决赛,艾凌每天放学后要抽出半小时进行基础动作训练,每周末还要去俱乐部参加实战训练。她却不觉得苦。不管是练习中还是比赛里,赢得每一分后的大叫、精疲力竭的身体和满身的大汗,都在帮她释放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学习是主业,击剑只是兴趣爱好。”13岁的艾凌早有了对未来的规划。喜欢犯罪心理学的她,想成为一名警察。警官学院是她的目标。
在初二17班,和艾凌一样兼顾学习和兴趣的学生还有不少。有学习钢琴8年的,有练习乒乓球6年的,有正在参加蓝桥杯青少年创意编程大赛的,还有一直学习跳舞、围棋、象棋等的……在班会上,他们分享了各自坚持的故事。

班主任、数学老师汪梅兰说:“这节班会是在知道艾凌获得大满贯后,临时决定利用数学晚自习开的。班会上,孩子们有的说艰辛,有的说收获,有的分享趣事。希望听了朝夕相处的同学的故事,孩子们能明白成功背后有太多的艰辛和不易,坚持是对抗挫折的利器。”
“如果你遇到喜欢的东西,并且坚持下去,这是你的幸运。如果你遇到不喜欢的东西,还能坚持下去,那是你的毅力和勇气。虽然可能没有刚刚那些经历,可我们一直都在共同坚持做着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同学在班会上说的这句话,艾凌一直记得。“最开始,我是跟着师兄躺赢;现在,我可以带着队友打赢。遇到困难,别回避,拼一下。比赛回来,好朋友和我说‘站在你旁边,我都觉得自豪’。我也觉得自豪。”艾凌说。
李泽锋获云南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第一名,白玛央珍获昆明市第28届艺术节独唱组冠军,学校合唱团参加云南省首届大中小学美育成果展演第一名……民大附中立足“莲花品质教育”,构建了涵盖21个模块、150多门课程的“根(基础学力)、茎(生涯规划)、叶(雅趣生活)、脉(公民素养)、实(实践创新)”五大课程群。为提升学生的生命张力,学校以“社团+选修课”的形式,构建雅趣生活课程。并实践创新课程,助力学生的志趣引领与培育。
汪梅兰觉得,在学校“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下,孩子们得以大胆展现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在身心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