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草长莺飞,百花竞放,绿意盎然,又到了春游踏青的好时节。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4月13日,云南民大附中把春游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让同学们感悟民族文化、感受美丽自然,组织学生开展了春游踏青实践活动。
把民族教育的课堂放在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村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学校一直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深化民族文化传承,着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学校初中部千余名学生春游踏青,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感受民族历史,走进云南民族村体验民族文化。
云南民族博物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同学们仔细观看馆内珍藏民族文物,被陈列的民族古籍、文化遗产、民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乐器深深吸引,也加深了对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
云南民族村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民族风情,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同学们说,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深刻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传统文化。
把生命教育的课堂搬进昆明野生动物园
走进自然,放飞青春,是每个学子的梦想。昆明野生动物园迎来民大附中高中部千余名学生春游团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在动物园里开展寻春、踏春的快乐之旅,园内处处洋溢着学生们的欢呼雀跃声,更显一派生机。
云南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在这个风和日丽、云淡风轻的春日里,民附学子看到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曾经只在电子屏幕中见过的神奇小动物们招手玩闹,零距离亲近呆萌可爱的动物们,真正感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只有真的走进大自然,才会明白什么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穿行其间,可以喂胡萝卜给长颈鹿,可以和小浣熊亲密接触,可以和温顺的梅花鹿合影,也可以和还没有长开的小老虎互动……在亲密接触中,让同学们感觉到爱与信任。众多场馆中养着千余只珍稀动物,不必漂洋过海去非洲大草原,同学们就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魅力,并拥有和野生动物互动的欢乐体验。
春游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
春游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能培养探索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春游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在大自然中,同学们得到的不仅是玩乐所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且通过观察和体会,还能激发、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沟通,也能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本次大型春游踏青活动,云南民大附中成立领导统筹小组,前期精心策划、过程认真组织,教师跟班全程保障活动安全。“春游是学生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大课堂,也是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重要渠道。学校要不断丰富春游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民大附中校长李兴富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此次春游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校园,拥抱春天,愉悦身心,增长学识,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可爱的动物世界、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唤起同学们更多的梦想,增强同学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带队的班主任王老师说。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纷纷合影留恋,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