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培计划(2025)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们走进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莲华校区开展研修活动。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围绕办学实践中的关键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专业对话。学员们通过听课观摩、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在开放包容的氛围中相互启发、彼此借鉴。



研修团队依次参观学校校史馆、理化生实验室、创客教室、射击馆与舞蹈教室等特色功能室。校史陈列以丰富的图文实物,静静呈现学校的办学历程与文化底蕴;实验室与创客空间中,学生们专注探究、积极实践,展现出“做中学”理念的生动图景;射击馆与舞蹈教室则彰显了学校支持多元发展的教育追求。这些空间不仅是教学场所,更成为“以文化人、以境育心”的育人载体,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有生命温度的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化学展示课上,骆孝军老师以《基于高原驻军战士需求设计制作简易供氧器》为题,开展了一堂富有家国情怀的项目式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等试剂,动手设计并优化便携式供氧装置。课堂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更将知识学习与真实社会问题相联结,在探究中培育科学精神,在协作中强化责任担当。



政治展示课中,杨正兴老师以“感动中国”人物——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奉献”“选择”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命题。学生们通过了解保定学院毕业生扎根西部、播撒教育的感人事迹,展开热烈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将榜样力量内化为成长动力,充分体现了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下午,附属初中校长王晓波为研修学员带来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学校的可做可为——品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民附实践》的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学校如何将文化从环境浸润提升至战略引领的高度,并分享了以“莲”文化为核心的理念体系如何驱动整体办学实践。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王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构建的五大课程群,以及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路径。在治理层面,强调打造一支如“四梁八柱”般坚实的中层队伍,是学校高效执行与持续创新的组织保障。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参训校长们踊跃发言,分享所学所思。一位参训学员坦言此次研修让跳出“舒适区”,决心返校后在教研管理与课程建设上寻求实质性突破;来自临沧的校长谈办学关键举措与愿景,系统梳理了办学规划、安全保障、德育深化、教师培养等七大行动方向的培训所得;大理的一位校长则表示,民大附中“莲花品质教育”的文化实践给极大启发,计划将其核心理念融入本校课程体系建设;多次到访的学员则再次感叹于学校团队的执行力与课堂中流淌的“生命温度”。



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新的办学智慧,经验的共享拓宽了教育的视野——从理念对谈到路径探讨,从方法交流到反思共建,整个研修过程超越单向学习,升华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建构与协同成长。文化为根,铸教育之魂;课程为径,强育人之能;治理为基,固发展之本。带着共建生成的思考与共识,每一位返岗的校长都将成为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在各自的校园中续写内涵发展的新篇章。




撰稿丨袁从波  图片丨袁从波、史海博  编辑丨史海博  校对丨李冬林  责编丨周兴阳  复审丨石燕霞  终审丨任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