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莲华校区与呈贡校区同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以沉浸式学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文脉、筑牢民族团结之基。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局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

莲华校区组织学生前往云南省博物馆,开展以“行走云博承文脉·青春笃行筑同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创新实践,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云南丰富的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从远古文明直至云南和平解放的历史发展进程,云南省博以文物为引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在红土高原创造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文明。同学们驻足于战国青铜牛虎铜案、西汉鎏金骑士四牛铜贮贝器、宋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元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明金镶红蓝宝石冠、清康熙青花人物凤尾尊等珍贵文物前,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云南多元一体的文化脉络。

参观结束后,部分同学们走进文创店,购买相关文创产品、集章留念,将历史的印记带回家中。初一(5)班的同学们表示:“以前在课本上看到的文物图片,今天终于见到了实物!青铜器上的纹路、金冠上的宝石,每一件都让我们震撼。云南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我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感到自豪。”初二年级赵英彪老师也表示:“这样的实践教育让历史‘活’了起来,学生在行走中触摸文明,在体验中增强认同,思政教育的感染力远超课堂讲授。”

呈贡校区师生走进云南民族大学,开展“青春寻根民族文化·同心共筑团结梦想”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依次参观了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博物馆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通过校史讲解、民族服饰展陈、民族团结史料学习,深入了解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在图书馆,同学们不仅领略了丰富的馆藏资源,还通过讲解员对地方文献和民族典籍的介绍,感受到知识传承与文化积淀的厚重力量;在民族博物馆,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以及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实物陈列,生动展现了云南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引得同学们频频驻足、赞叹不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同学们从一段段奋斗故事、一件件实物展品中,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地区的发展成就和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培育民族人才的艰辛付出。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两校区的活动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通过校内外联动的育人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让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文化认同,在高校底蕴中感悟使命责任,虽路径不同,却共同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此次两校区联动实践活动,是云南民大附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缩影。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以更多元的内容、更丰富的载体、更广阔的平台,推动思政教育从“知”到“行”的深度转化。结合本土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基地等资源,构建思政融合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真正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力赓续文脉,以笃行之志共铸同心,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更蓬勃、更持久的青年力量。
撰稿丨袁从波 图片丨袁从波、周兴阳 编辑丨史海博 校对丨杨礼嘉 责编丨周兴阳 复审丨石燕霞 终审丨任重殊